
10月20日下午,由蔡智研究会与墨子堂共同主办的“纪念杨振宁——《杨振宁:科学百年》分享会在网上举行。这是国内首次纪念杨振宁的活动,潘建伟、饶毅、朱邦芬、刘璞等多位杨振宁生前的老朋友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反思了他们的一生。 与杨先生互动,表达敬意。杨先生过去的学术活动和现实生活情况的许多细节都是首次公开。本文摘录了一些学者的讲座,以供读者参考。
杨振宁在“科学的最后一个世纪——杨振宁访谈录”上的致辞。
1.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先生修。
诺贝尔奖得主与导师的关系
杨先生亲自复核配对了我和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导师之间的关系。他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悲伤的故事,是他出国旅行时第一次吃得好。为了体现它的雄心,我们将新研制的墨子卫星命名为“晨曦”。
以下是班肯伟先生在葬礼上的致辞。
大家知道,10月18日,我们心中的伟大科学家、永远的老师、班主任杨振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我丈夫去世后,我也在下午(凌晨)收到了一封来自我的导师(诺贝尔奖获得者安东·塞林格教授)的特别电子邮件。当时是凌晨 12 点 30 分。当得知杨先生去世的消息时,她也表示非常悲伤。
正如杨先生的妻子文帆所说,杨先生的生活很充实。无论你们的成就、你们的道德、你们的荣誉,杨先生的赤子之心、对家国的关怀都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大家。
杨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可能不是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改变中国人的心态就是中国人不如外国人。杨振宁与李宗道一起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也可以做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
我自己也受到杨先生的影响。我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杨先生,大概几十厘米,是在1992年,当时正值他70岁生日。中国科学会报道我来到了科技大学。那天他坐在我前面。他当时的报告是完全无法理解的。我记得他们当时的报告是关于碳60的。几年后,这个与碳60相关的研究获得了P诺贝尔化学奖。我只记得他当时说的话。他说这份报告可能不被理解。有一天,也许几年后,你会突然意识到你听到了一份真正影响你未来研究的报告。
1992年6月,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召开非线性科学与理论物理学术会议庆祝杨洁篪70岁华诞。
我感触很深。三年后,我去了南开大学,参加了葛茂林教授讲授的理论物理前沿研讨会。当时政府给了杨先生钱,杨先生又把钱交给葛先生去组织。我们为年轻人举办研讨会,让他们了解世界各地的前沿工作。
在会议上,杨谈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以及如何旋转磁场。没想到几年后,光晶体中的这个量子模型wasado成为了我自己基础物理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此刻我们应该是世界上最好的团体之一。
所以,杨振宁提到的这项研究在几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我觉得很奇怪。 1995 年,他谈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2001 年这些学者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不仅在自己的领域表现出色,而且对整个物理学也有很好的理解。
2005年求是奖颁奖典礼上与杨先生交谈
我最欣赏杨博士的一点是,他回国后,科研进步比较快,导致他和一位外国领导人(2020年获得诺贝尔奖)竞争,关系不是很好。后来,在杨教授的配合下,朱邦芬教授邀请我的老师来中国访问。之后我和教授共同努力实现了洲际安全量子通信。并在2022年中科院新闻发布会上作为重要成果进行了介绍。
杨先生不仅帮助年轻人科学成长,也帮助我们。他让我成长为一个人。所以我非常感谢杨先生。杨先生深夜给我写邮件,一次10多个小时他死后。他说听说杨先生去世了。你能给我更多消息吗?
最后我要讲的是杨先生的爱国精神。我记得我和Jan先生总是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谈到第一次吃冰淇淋,特别是1945年我们坐船去美国的时候。他说他先飞到印度,然后从印度坐船到美国,吃冰淇淋。他说来到Estatwo United后他真的很饱。
其实我不太明白他说这句话的意思。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冰淇淋这么好吃? 2019年,他参加墨子号有效载荷原型机向国家博物馆捐赠时,在捐赠仪式上发言表示,我们这一代人一直期盼着中国的曙光,但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中国的未来拥有无限可能。我这才明白杨老师说的吃冰淇淋是什么意思。
2019年5月,杨出席举行墨子号量子卫星有效载荷及手写数据捐赠仪式。
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在他100岁时实现了。他缅怀了邓稼先,并与邓分享了下一个40年的心愿。当时,我们将正在研制的中高轨道量子卫星命名为“晨曦号”,以体现杨先生的美好愿望。有人可能会怀疑这个名字是否与杨先生的散文集《长古集》有关,但其实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无论怎样,回顾一百多年,正是杨先生和老一辈科学家的坚忍不拔、求实精神和慷慨大度,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从发展到普及的基础。
杨先生走了,但正如文凡先生所说,当我们晚上仰望星空时,杨先生会在星星上方对我们微笑。他的精神和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坚韧。
2. 饶毅(北京大学高级教授):
杨先生招待了我。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待遇
杨振宁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告诉我,我曾经要求出国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会议。这是我第一次享受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待遇,令人大开眼界。
以下是饶毅在追悼会上的致辞。
我只想说,杨先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看着小时候的家人、朋友、同学,他带着弟弟妹妹帮助清华人民,照顾孩子。一个故事是,他提供技术,熊秉明提供内容,两人合作制作了一个幻灯片给孩子们看。
他一生经常帮助别人。我们很多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像我这样不在物理学领域工作的人,在他获得诺贝尔奖时我什至还没有出生,他尽其所能地帮助了我,包括帮助给我讲讲我遇到的一些情况和参与的一些事情。
见到他后不久,他请我代表他参加两场活动,一场在印度,一场在日本。当我在印度参加这个活动时,我第一次了解到他们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他参加者也是来自日本、印度等不同国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印度接待我们的人是印度原子弹之父。到了那里我才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
由于其他事情我没能去日本,但这次我去了印度,我女儿和我一起去,我很享受像诺贝尔奖获得者一样的待遇。从这样的拜访到一些重要的问题,他都会尽力提供帮助。他帮助的人最多,尤其是物理领域的人,但他也帮助像我这样主修生物学的人。所以,我相信杨先生愿意帮助别人,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表演和年轻人。我认为他一生中帮助过很多人。
除了我之外,叔叔也得到了他的直接帮助和教导。我姑妈学的是物理。他们在德国和美国认识了杨先生。我的她是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当她遇到杨老师时,他提醒他们如何教学。因此,你愿意帮助别人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特质。
3.朱邦芬(中国系学术):
杨先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高尚的人
10月初,我去医院看望杨先生,但他仍然神智清醒。没想到14天后,坏消息传来。我和杨先生最后一次长谈也是在医院。是为了庆祝他2023年10月的生日。谈话持续了两个小时。我再也不会进行长时间的谈话了。
以下是朱邦芬在追悼会上的致辞。虽然我早就知道杨先生的健康状况逐年恶化我是10月4日去医院看望他的,当时他还有意识,医生说他的情况比9月底病重时要好。杨先生的生命力确实很强,他以为自己还能活下去。然而没想到10月18日却传来了坏消息,这让我很不舒服。
我第一次见到杨先生是在1986年,当时我在友谊宾馆听了杨先生的讲座。坐在观众席上,我从杨先生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和杨先生有了更私人的接触。 2000年1月,我从中国科学院转到清华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当我决定去清华后,我邀请黄坤夫妇与杨先生共进晚餐。杨先生爱黄昆先生如同爱自己的弟弟一样,尽管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却有着儒家的态度。
此后,我与杨振宁先生有过多次交往。杨先生在很多方面帮助了我。我的重新与他的关系是亦师亦友的关系。2004年,朱邦芬组织了一次与杨振宁及其学生的面对面活动。
2023年10月1日,杨先生生日那天,我去301医院给他庆生。那天杨先生很高兴。我带了几本《博士》。 《杨辰宁文件》供杨先生签字。他一次签了八份,有中文的,有英文的。那天我和杨先生聊了两个多小时。这是我与他最后一次长时间交谈。以后每次见到他,也只能交换一些信息。
当然,杨先生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其中包括杨·米尔斯的规范场理论。他和李正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并获得了诺贝尔奖。杨-巴克斯特方程是数学和物理领域广泛引用的基本数学结构。
杨先生90岁时,清华大学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其中列出了四个领域的13项重大科学成果。我曾在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总结杨先生回国后的五项伟大贡献。这包括科学。他是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一线物理学家、富有洞察力的教育家、中国物理学和科学史的研究者,在科研文化和诚信、中国科技政策的代言人等方面做出了极具影响力的贡献。
清华大学向杨振宁90岁生日献礼
清华大学物理系这些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我相信我们的进步是从杨先生领导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国际顾问委员会开始的。他们对清华物理的发展发表了许多非常尖锐的意见。在他的带领下,清华大学物理系取得了多项成果。进步。
回国后,杨先生把培养我国一流的体育人才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参加了许多多方面、多方面、综合性的教育活动。例如,我们如何培养优秀的人力资源? 1997年,清华大学设立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 2009年,清华大学设立清华学院叶旗孙武管理班。 2023年,清华启动清华体育登山计划。这三个培养物理学人才的探索性项目充满了他的哲学和教育努力。
2004年我和杨老师聊天,我告诉他,清华大学有很多著名教授不授课。您能为一年级本科生教授普通物理科目吗?杨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整个学期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就是说,伟大的科学家还必须考虑将培养人才作为大学使命的一部分。
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开学典礼上,杨振宁非常高兴。他举起手指说,今天在座的同学们和我达成了一致。十年后再次见到您,看看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他还郑重地说,我所说的是正式的、最终的。随后,2018年,清华基金会庆祝了清华大学理科系成立20周年和物理系成立10周年。杨振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但他对我们培养的人还是不满意。他们的标准是顶级人才,像世界上最好的三位科学家,像他这样的人。想想看,我们距离那个目标还很远。
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教新生。左边的照片显示他在课堂上讲话时在屏幕上书写和投影他的指示屁股。右图为学生在课堂上围着杨老师提问。
2022年1月,杨振宁刚刚庆祝百岁。他给中央政府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中国达到今天这个水平,特别需要人才。我国物理学人才资源严重短缺,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
杨建议,在中国坚持和弘扬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国家应该放宽对极少数特殊人才的限制,避免过度限制,让这些有才华的人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事实上,他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实际上影响了一批伟大创造人才的涌现。杨老师经常给我们的同学做各种报告和演讲。
我对杨先生的总体印象是一个标准的人d 儒家君子。他12岁的时候在科学馆学过孟子,暑假只学了两天,所以我觉得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他把科学家分为两类。我最尊敬的导师费米、我的合作者米尔斯和我最好的朋友周光召。他认为这些人都是绅士,永远值得信赖,值得信赖,永远脚踏实地,从不煽情,从不讽刺。
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物理课上做报告时,学生们纷纷上台提问。我在认真地听着。
我对他的另一个印象是,他是一位高度重视传统的“保守”革命者,包括文化传统、历史传统、科学传统。但他不是保守派,而是基于传统的革命者、创新者。它既是鸟又是青蛙,体型巨大,细节也十分注重。他们正在被迪分布。
他的另一个特点是他非常热爱中国,他的心在中国,他的根在中国。不过,他也觉得美国给了他很好的发展机会,想成为中美之间的桥梁。我想他一直都有这种感觉。
在文章中,我用“开放”这个词来形容杨先生的性格。在《我和我的父亲》一文中,他写道: 我知道,直到他去世,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从未原谅我离开祖国。事实上,他的父亲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这是杨先生的亲身经历。只有非常开放和诚实的人才会在文章中写出这样的内容。通过这篇文章你就能了解杨先生的性格了。爱因斯坦曾说过:“很多人说,智力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但他们错了,性格才是造就伟大科学家的关键。”
2010年4月10日,杨振宁出席清华大学物理系开学典礼。
在c他在纪念居里夫人时指出,一个时代或历史进程中的领军人物的重要性,可能在道德品格方面比在纯粹智力方面更为重要。后者取决于性格的程度,并且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远得多。我想用这句话来纪念杨振宁的一生。他不仅非常聪明,而且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是一位德才兼备、成就斐然、声誉卓著的科学家。个性和先生。杨先生的科学贡献是不朽的。恭喜杨先生。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4. 孙昌璞(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先生对数学感兴趣。
他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在美国石溪跟随杨先生两年。我从中受益匪浅,也极大地影响了我以后的研究方向。他不仅是理论物理大师,也是物理学大师。数学物理学家,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左:孙昌璞先生(左一)、杨振宁先生、葛茂林先生(右一)合影。右:孙长坡博士论文封面。
以下是孙昌坡在追悼会上的致辞。
我是杨教授和Kuzuki Lin教授联合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我在石溪跟随杨先生工作了两年。当时杨先生,除非出差,我们每周都会聊3-4个小时。
我想从学术角度讲一下杨先生对数学的贡献。如您所知,体质有多种类型。一类人就像爱因斯坦,他主要擅长用数学来解决自然之谜。广义相对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极少数物理学家或理论物理学家可以利用他们的研究来创造数学,甚至创造新的数学。我我认为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只有狄拉克先生和杨振宁先生两个人。他不仅是一位利用现代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理论物理大师,也是一位利用他的研究引领数学领域创造的数学物理大师。
我们都知道狄拉克的工作导致了广义函数数学的建立,而杨对数学的贡献则导致了这两个领域。第一个是杨-米尔斯方程,它导致了现代微分几何,特别是几何分析的发展。一些数学家因这项工作获得了阿贝尔奖,另一些则获得了菲尔兹奖。
第二个方面是杨先生。当他能够解决多体问题时,他发现了变形对称性,即所谓的辫状群。为了进一步找到答案,我还研究了当时在南开进行的量子簇。目前,量子群的研究,包括代数研究,正在数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像杨这样的大师对数学的几何和代数分支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
第二个方面,杨老师在石溪给我指出的一些研究努力,今天终于有了回报。最重要的研究是我正在和杨立华合作,在他的指导下,研究宏观量子系统中的量子耗散,这是今年诺贝尔奖的研究课题。
这时,杨先生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当时,它在欧美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但现在,得益于超导量子计算的进步,它似乎已经成为当前的诺贝尔奖获奖工作。杨先生的远见是基于他的科学感。引起我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量子纠缠的形成。如今,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的研究与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每个人都知道。此外,他说,你必须小心激光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寒冷。他说,这是未来十年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些不仅被认为是10年,而且是20年、30年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像杨这样具有如此深刻洞察力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史上极为罕见。
左:CEEC 学者名单(最后一页)。右:孙长璞先生(后排右二)、杨振宁、王源(前排右一)合影
杨先生经常指导年轻人进入新的领域。当时,我在他的指导下花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研究高温超导,以求解和测试这个扩展的哈勃模型的基态。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取得成功,而且迄今为止可能还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任何特别的成功。但实际上,这部作品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凝聚态物质的叮叮声。即使在那之后,我开始研究量子相变,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相信杨博士不仅是一位做出了伟大开创性贡献的伟大物理学家,而且以更深层次的洞察力引导着物理学的发展。杨先生对我们的指导是一步一步的,帮助您一步步走向成功。
左图:孙昌普先生和杨振宁先生在石溪市杨振宁先生的办公室交谈。右:杨振宁发给余丽华、孙长璞的计算草稿。
杨先生是一位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他说人生有四福:知福、感福、修福、种福。我很满足,因为我也想与别人分享我的快乐。
刘盾在葬礼上致辞:
我们都为杨先生的去世感到悲痛。文帆说他会成为天上的一颗星星,就像法国人写的小王子一样河当你在半夜仰望星星时,主会微笑。我相信。
Jan先生:我特别想说的一件事是,我很幸运。现在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八年前的记忆,2017年的夏天,在北京西海北端的一个小院里。杨先生95岁的几位朋友给我庆祝生日。此时文凡也在场。
刘盾先生(右)听取杨先生对科学史领域发展的建议。
还有我们“知识分子”专委会的陈方正先生、金观涛夫妇、刘庆峰夫妇等一些朋友。那天,杨先生心情很好,给我讲了很多他老朋友的故事。一开始他提到了曾文正(曾国藩)在日记中所说的话:美好的生活有两个崇高的方面和两个福祉。两个高尚的方面是尊严和谦卑。两人的祝福就是凡事都有结局,有始有终,有一颗善良的心。
回顾自己的一生,杨先生说,他的一生有四福:“知福”、“感福”、“养福”、“种福”。我很满足,因为我也想与别人分享我的快乐。生命中有四颗福星闪耀,你就会聪明、长寿、成功、平安。杨说,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在中国最好的学校任教。身体健康时,曾在南西联合大学留学。我有很好的同学和最好的老师。当我来到美国并与最好的物理老师和同事一起工作时,很明显我会变得更聪明,我会活得更久并取得成功。
杨振宁给大学生上课
小时候,父亲说这个儿子好像有一种特殊的天赋,已经你注意到了。如今,有人称赞自己的子孙是天才,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成功的。
对于太平天国,今天可能有些人不理解。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困难和动荡,世界并不太平。要理解杨的乐观,我想我们必须看看中国180年的历史。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来看,父亲那一代人对他的教导深深地铭刻在杨的脑海中。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新中条约以及后来的南京大屠杀等诸多屈辱都深深地铭刻在他的脑海中。因此,当他看到中国摆脱了贫困、落后、摆脱了别人的统治时,他感到深深的欣慰和欣慰。这种情感在他后期的作品集《黎明集》和《早晨集》中得到了强烈的体现。 “Amanecer Collection”和“Mañana Collection”
杨先生的智慧和成功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贡献上他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也体现在他对中国科教事业发展的具体主张和行动中。有人说他是战略科学家或社会科学家。我更愿意创造一个新术语:“诗意科学家”。历史上配得上这一荣誉的人并不多。杨特别欣赏的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狄拉克等人都是诗意的科学家。
杨和李正道发现宇称不守恒以及杨-米尔斯提出规范场都是伟大的科学诗篇。杨的文笔也很优美,语言充满诗意。 《我的父亲》、《邓稼先》、《爱因斯坦的愿景与机遇》都可以被视为中国写作的典范。杨先生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有时我想,如果杨先生多花一点时间研究和撰写科学史,我们就吃不饱了。他是一个真正聪明和成功的人,世界上没有其他人能比得上他。
严先生的第二天g去世后,文帆在《光明新闻》上发表了悼念文章,并发表了杨先生90岁生日时写的英文诗《90年的回忆》。这是文帆翻译成中文的,原诗和译文都非常优美。作为我简短演讲的结束语,我想读一下范文先生的译文。 “我的一生,是在光明中行走的一生,是理想奉献、坚定不移的一生,是幸福充实、无悔的一生,是漫长的一生,对此我深怀感激。”我想这也是对杨先生当晚所讲的人生四福的一种细腻而诗意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