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网易科技 作者 |雀星编辑|定西11月13日晚,京东集团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京东集团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主要得益于服务收入、外卖等新业务的强劲增长。不过,尽管销售呈现复苏趋势,但利润仍面临压力,净利润同比下降55%至53亿元。图:网易科技 从细分数据来看,核心零售业务依然是京东的根基。第三季度营收约2543亿元,同比增长9.8%,牢牢确立了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的地位。与此同时,第三季度外卖、酒行、七贤等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标志着公司新的增长点。尽管这些新业务的收入增长令人印象深刻,但尚未为产生可观的利润做出贡献。 01 新业务拓展:新增长点、新焦虑 今年618前夕,刘强东在北京京东总部召开小型分享会。他将京东从2018年到2023年的时期描述为“五年亏损、五年衰退、没有创新、没有增长、没有进步”。当时最热门的话题就是Keito的外卖。事实上,从2025年2月开始,京东的业务创新就没有停止,发展了酒旅业务,刘强东也多次出现在京东的品酒活动中。将在宿迁市设立1家折扣超市,在东北地区开设7家美食商场。时尚业务也在不断发展,旨在克服市场和用户的下滑。今年双11后,京东突出新业务发展战斗报告和电话会议中的表现。京东将外卖视为其长期战略的一部分。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外卖订单数量突破2500万单,高频次的外卖场景给京东带来了巨大的流量红利。新业务虽然增长迅速,但尚未实现盈利。摩根士丹利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京东即时零售业务预计2025年将亏损340亿元,平均每单亏损9元左右,反映出京东在即时零售和外卖领域成本负担较重,现阶段尚未实现盈利。此外,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还指出,京东在交易端的市场份额从第二季度的11%下降到第三季度的8%。同时,对商贩免费政策的实施限制了外卖的收入哎呀企业。虽然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但总收入尚未突破瓶颈。京东新业务面临的挑战并不是孤立的。近年来,京喜拼拼、直播电商等创业公司经历了从高调推出到逐渐停滞的过程。因此,市场对长期前景保持谨慎。这种即时零售和外卖扩张的最后期限。但对于京东来说,外卖等新业务的策略可能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利用高频外卖场景寻找新的增长点,利用高频使用帮助重建低频流量。刘强东还公开透露,40%的外卖用户也从京东主站购买产品,这将带动零售平台日活跃用户的增加。官员们向网易科技证实,外卖业务仍然是内部非常高的优先事项并且这些新业务的发展旨在加速主站的增长。用户增长。但具体增长数据无法核实。 02 主流零售行业稳定隐忧。除了新业务扩张外,京东的核心零售业务仍然是公司稳定的收入来源。每年的7月至9月被认为是电商行业的淡季。无双11、618等重大促销节点,新年促销尚未到来。第三季度京东零售业务盈利能力仍表现出较高阻力,销售额2506亿元(同比增长11.4%),营业利润148亿元,营业利润率提升至5.9%。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增长结构,就会发现类别之间的差异是惊人的。杂货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8.8%,超市品类实现两位数增长高管们在七个季度的表现中,服装、鞋类和头饰类别的增长速度是行业的八倍,使其成为关键的增长动力。与此同时,由于共享基础较高,电气化类别正在放缓。在用户增长和业务效率方面,徐然在电话会议中透露,10月份年度活跃用户数突破7亿大关。 AI产品选择将转化率提高了18%,定价系统提供了销售额和利润之间的动态平衡。然而,京东的自主模式也意味着更高的合规成本。第三季度合规成本率较上季度稳定在6.2%。然而,与竞争平台相比,京东的自营供应链仍然较高,拼多多的配送成本仅为3%。国家补贴减少带来的隐忧更为严重。 8月份,国家补助资金分配开始受到限制。9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向地方政府联合发行第四轮690亿元超长期专项债券,支持消费品贸易。至此,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这意味着持续近两年的消费刺激措施已经结束。近两年,京东受益于国家“消费品换货”政策,尤其是消费电子、数码产品领域。这一政策刺激了海量的消费需求,京东凭借强大的零售平台和物流能力,成为该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随着补贴政策于2025年第三季度正式结束,消费电子、数码等领域的消费将不再获得政治支持。摩根士丹利称京东3C产品及消费电子产品销售增长ronics 增速放缓至个位数,预计消费者需求将疲软。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消费者消费意愿下降,京东的高端细分市场(如家电和电脑)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京东的财报显示,这家电商巨头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在疫情后复苏的背景下,增长动力逐渐增强。但随着“双11”补贴投入同比增长25%以及新业务的持续投入,京东净利润同比下降,营业利润率低于预期。该公司仍处于投资增长与平衡利润之间的“两难境地”。从长远来看,京东必须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持核心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并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为新业务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由于 foo 等高利润业务外卖和葡萄酒之旅目前尚未盈利,未来的方向将取决于能否克服成本与增长之间的紧张关系。对于投资者来说,京东接下来要做的不再是增量市场之战,而是如何将现有业务带入新盈利增长的“成熟”阶段。在控制成本和推动增长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将是影响市场估值决策的关键。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